说起来,她不过是一个20多岁的女生,但是在新疆的版画领域却有所建树她也和一般女生一样的纤纤弱质,但坚持攀登着美术创作的座座险峰她有一个动人名字,我们的故事就从这个名字开始,她叫于美玲。美的萌芽很多年以后,在安静柔和的西餐厅雅座,于美玲在我们的面前说起自己的名字时,仍然可以回想起多少年来父母对她深藏的某种期望。当然,回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对于一个小女孩未来的人生理想,无非是可以希望她长得好看些:俏丽玲珑,这就是于美玲这个名字最初的来历。后来不期然地走到绘画的领域,才让我们这样的旁人感觉这名字中的美字也别有一番机缘巧合,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天意吧。虽然眼前的于美玲一副恬静而含蓄的样子,说起绘画和美术眼睛闪烁着令人沉醉的神采。但是很难相信,她说起最先对绘画产生兴趣的原因竟然是出于某种打发生活上的无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大概是4岁,由于跟着父母住在爸爸的部队上,周围没有什么小朋友,我常常一个人玩耍。妈妈一看这样,就给了我一条画着孙悟空的手绢,让我学着把孙悟空画下来。于美玲一开始当作好玩,一个人琢磨着学画,完成以后就拿给妈妈看,哪知道妈妈看了,又四处给邻居讲,说她能画画,而邻居都觉得她画得不错,夸她聪明。妈妈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以后便经常叫她画画,诸如小动物、玩具之类的。听到了周围邻居及母亲的鼓励后,更加激起了于美玲对绘画的兴趣,没事的时候,她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一个人画画,周末和假日也不例外。这就是于美玲最初走上绘画道路的一种有些偶然而又必然的因素。午后的灿烂上学以后,于美玲才把画画从一种打发寂寞的休闲手段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在学校开始正经八百地学习绘画。在家的时候,每次有好的东西画出来,妈妈还是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拿给周围邻居的三姑六婆观看。于美玲的思绪静静地流淌:有了这样一个特长,加上数学方面不是很好,高中时我就偏向英语和绘画,大学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绘画的专业。说起高中毕业选择大学时,于美玲仍然掩饰不住对校园时代的怀念。她说当初不是一来就认定版画专业,我开始也想学油画的,可是那专业太热门了。版画虽然需要讲求一个创作载体,但是技术上不像国画那样需要书法基础。我进学校后,遇上了新疆版画界著名的人物关维晓老师。他是一个非常棒的老师,除了他本身的创作外,在人品上也很得学生的尊敬,所以我觉得自己其实很幸运的。关老师年过六十,擅长版画更擅长水彩,对于美玲等一批年轻的学生非常有启发性。她现在还清楚的的记得每一年去速写写生的情形,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午后8226凝》的出炉。当时是大学的第四年,为了完成五幅毕业创作的最后一幅,她琢磨了很长时间,翻阅了很多美术杂志,寻找着灵感,可是始终没有多少启发。有一天,她偶然找到一张在塔什库尔干采风时的照片,心忽然被触动了:这个塔吉克族新娘在眺望着什么呢那一刻,于美玲创作的源泉终于迸发:她把这个塔吉克族新娘作为一个主要的构图元素,加上她本人喜爱的向日葵,形成了一个草稿。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她早早的想好了名字,叫做《午后8226凝》。对这幅画,于美玲的解释是:表达在午后的一瞬间,时间凝固的感觉。那个画面中的塔吉克族新娘在那一刻的心情没有通过眼睛表达,反而留给欣赏者更大的猜测空间。而午后这个概念则是用蔫了的向日葵展现出来的(例如她喜欢的梵高的《向日葵》),没有用时钟、阳光等等寻常元素表现。因此,这幅作品获得了老师关维晓的认可,并且在2004年7月份,代表新疆入选了五年一次的全国第十届美术展览。这是令于美玲最感荣耀的事情,由此她还加入了新疆美协。后来成立版画艺术委员会后,担任了副秘书长,组织版画爱好者进行一些创作活动,是她工作之余的重担。色彩的人生如今,于美玲看似做了一份和绘画毫无关联的工作,她却解释并不是那样。她也喜欢电影,电影还是色彩和画面及构图的表达。她喜欢一切和美术有关的东西,例如雕塑等。虽然每个人心中都有过五彩斑斓的梦想,但是留给实现梦想的人总是波折重重和一个又一个的考验,从2003年至今,她都在自治区电影公司从事电影宣传策划工作,经常为了中外大片在本地上映忙碌。而平时,她的爱好则是看书,看有关美术、文学和休闲类的书籍,她说:美术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积累,不然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也不能领悟别人好的作品。因此,在电影和业余生活的不断学习中,于美玲虽然停下了画笔,但没有停止对美好事物,对色彩和画面的感受,也许这是为了她将来更好的作品在充电吧。期待不久以后,我们眼前的于美玲将会用色彩描绘出更美丽的图画,而这些色彩也将感染到更多的人,温暖更多的心灵。